中新網1月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5日發表文章稱,中國不僅主張開放、不排他,在國際責任方面也在踐行大國義務,中國明確表示歡迎搭便車,這是一種大國胸懷和責任意識。中國的復興既造福於自身,也造福於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這樣的復興理應得到支持,也值得期待。
  文章摘編如下:
  雖然一些國際輿論固守成見和偏見始終對中國的發展抱有懷疑,但事實不斷證明中國的崛起符合歷史大勢,也契合愛好和平的人們對於人類未來的期待。
  一種新興力量的崛起往往是原有霸權國和其維護的體系率先出現了問題。從歷史上看,蘇聯的崛起緣於西方資本主義的危機。而美國的崛起緣於歐洲制度性的衝突即所謂結構衝突。在一超獨霸的20年間,美國並沒有把世界引向更加繁榮,而因為權力的濫用自身也陷入困境。美國正不斷喪失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強大形象。
  在美國的衰落中,中國開始崛起。美國的衰落不是因為中國崛起造成的,而是因為自身的錯誤引發的。
  中國的崛起方式一開始即強調共贏,這完全不同於美國壟斷式的霸權方式。合作共贏不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而強調互補式的相對獲益,共同致富。中國追求可持續發展,這是謀長遠的大智之舉。中國一直主張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可能建立於別國貧困的基礎之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立足於從關乎各國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入手,不搞花架子,而是幫助他國謀求長期扎實的基礎建設。
  中國完善和變革國際體制的意願強烈,觀念具有引導性,主動進取精神獲得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是,中國在所有涉及國際體系的主張中都強調開放性,這與美國的排他性構想形成鮮明對比。比之美國的TPP,中國在倡導亞太自貿區的戰略設計上強調的受益面更普遍。這一設計不是針對美國的,而是歡迎美國發揮積極作用的。
  在地區安全的問題上,亞洲新安全觀符合亞洲的現實。這摒棄了傳統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的權力制衡理念,超越了權力政治的零和博弈觀,以合作為基礎,以互助為原則。
  美國固守的聯盟安全體系是二戰後的歷史遺留產物,美國至今仍在強調其對於國際和平的維護作用,卻全然無視這一體系對於地區熱點的助推影響和對地區衝突的結構性傷害。這個體系對美國維護世界霸權有利,美國便不再顧及聯盟體系外國家的安全訴求。而中國主張大多數國家都能受益的、多邊的、全面的安全結構。
  中國不僅主張開放、不排他,在國際責任方面也在踐行大國義務。中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貢獻最大,在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明確表示歡迎搭便車。這是一種大國胸懷和責任意識。“一帶一路”的構想和實施,金磚國家銀行的建立均不是傳統意義的囿於集團或區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範圍地非集團化、跨區域、全球化範圍內的共同發展主張,這不是獨占的、壟斷性的霸權思維能夠揣度的。
  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沒有明確的國別威脅指向,而強調協力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這在國家誕生以來五百多年的現代國際關係史中具有開創性。中國的安全戰略是基於共同發展而制定的,從戰略上保障不排他、不製造對於他國的威脅。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的理念也貫穿在安全戰略之中。中國倡導“不衝突、不對抗”的中美新型大國伙伴關係,致力於解決由於先發和後發大國實力出現變化往往導致戰爭的歷史性難題。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的崛起不是單純GDP的崛起,也不是僅指實力的壯大,更是推動和倡導新理念、新思想,促進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更為公正合理的發展進程。如果中國的復興意味著世界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的復興既造福於自身,也造福於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這樣的復興理應得到支持,也值得期待。(王帆)  (原標題:外媒稱中國復興造福自身 更造福周邊與國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f62qfwf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