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雜牌劣質膜的現象一幕幕被曝光,除了被查獲的商販自認倒霉外,車主對市場中的亂象一如監管者一樣倍感無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龐大的市場?
  先來看一則案例。據沈陽媒體《華商晨報》2013年12月16日報道,在當地汽配市場,高仿品牌汽車貼膜在多家汽配商店有售,為了推銷產品,商家承諾,購買這種仿冒品三年之內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免費更換。這裡的高仿品牌汽車膜可以說是雜牌劣質膜的比較高端的產品。商販們之所以敢如此“高調”宣傳,一是在汽配市場,3M等國際品牌貼膜都能找到高仿產品,而正品卻很難在批發市場買到;再就是這種高仿品牌汽車貼膜非專業人士根本看不出來,主要銷往一些中小汽車維修店和汽車美容店。
  汽配市場是雜牌劣質膜的集中地,通過規模性的批發進入終端市場,加上不良商販的吆喝,消費者最終上當倒也不難理解。其實,除了這些,還有消費者明明知道車膜是假的,還願意掏腰包,多半是“貨比三家”僅停留在價格這一要素上,而對品質根本無從著手予以辨識。
  車膜現狀:魚龍混雜
  我國汽車貼膜市場真正形成才短短十幾年時間,市場相當混論。總體而言,主要表現為雜牌劣質膜大量充斥市場,造成汽車貼膜市場亂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者對車膜市場認知度不夠,缺乏統一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強制性規範。
  劣質膜歷經多年發展,由於成本低、利潤大,已形成了一條“暴利鏈”。車膜利潤可達十倍甚至數十倍,以至於業內有“賣膜比賣車賺錢”的說法。而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汽車膜市場渠道混亂、舉證難。在汽車膜興起階段,主要是品牌膜在推廣汽車膜的功效,隨著被消費者接受,不法商販開始盯上這塊市場。由於利潤空間大、成本底,雜牌劣質膜發展迅猛,以至於造成如今市場上雜牌劣質膜已占成六成以上市場。業內人士介紹說,知名度越高的品牌車膜造假率越高,以目前3M、雷朋品牌為例,行業內公認的假貨率在八成以上。
  再就是進貨渠道混亂,濫竽充數的小企業、小作坊大量存在。這些企業多採取“傍名牌”的模式推出山寨產品;二是貼牌代工,所謂貼牌也只是為大品牌代工,囿於技術封鎖,推出的產品也只能是高仿汽車膜,其功能遠不如其宣稱的那麼齊全。這些雜牌劣質膜多集中於汽配市場。
  最重要的是舉證難。由於雜牌劣質膜最終的流向是汽車美容店、中小汽車維修店和路邊攤點等,消費者對於汽車美容要的只是結果,對於過程並不在意,對於在貼膜過程中是否存在以次充好、虛假產品完全不知,更沒有養成消費索取發票這樣的習慣,造成不良商販有機可趁,而最終只能是受到傷害無處申訴。
  渠道困惑:市場監管無力
  “高仿品牌貼膜公開售賣承諾3年包換”等市場行為的出現,表明造假、售假和監管者之間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調查發現,雜牌劣質膜不僅在汽配城比較普遍,在汽車4S店和汽車美飾店裡面也在“悄悄”銷售。有的貼膜品牌產品成本1000元,賣給消費者則可以賣到1萬元,汽車貼膜在汽車4S店和美飾店的業務中幾乎屬於毛利潤最高的業務板塊。
  “買車送貼膜是我們的促銷手段,比如,我們促銷中說買車送價值5000元的貼膜,這些貼膜當然不會是價值5000元,品質上也與店內銷售的正品貼膜有很大區別。”上海某汽車4S店銷售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汽車貼膜市場中冒牌貨比較多的貼膜品牌是3M、雷朋和龍膜。
  最讓消費者防不勝防的是同時擁有多家品牌汽車膜的代理商,會在消費者消費時以次充好。據某汽車美容公司經理介紹說,“有些品牌渠道管控力不強,一般的汽車美飾店都可以申請擁有代理權,甚至某些品牌代理商之間就存在串貨的現象,把假膜冒充其代理的正品膜進行銷售,以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假東西泛濫,“假”現象流行,除了制假者利欲熏心外,購假者也在推波助瀾,還有寄生在買賣交易中的渠道代理商等不良商家。而“不舉報不追究”、“以罰款代管理”的潛規則也讓有些政府部門參與其中形成相互認同的市場體制。
  如何破局:打破假貨流行唯靠創新
  綜合媒體報道發現,在湖北、山東、重慶等二級市場,甚至包括京滬廣等一線市場的車膜市場均出過多起雜牌劣質膜曝光事件,其來源都在省內外的汽配批發市場,更有甚者還提供仿造的品質保證書,使得車膜市場亂象叢生。
  要打破這種體制,只能依靠創新,即從各層面進行更深化的改革。目前,像3M、龍膜等均推出網上質保系統,消費者在消費同時可以索取一個產品質保號,可以在線激活並瞭解車膜消費的全部過程。這種作法有點類似於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在其麾下,蘋果公司不僅只是對傳統手機這個產品本身的創新,最主要的是對手機製造行業整個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創新,這是一種體制創新。
  3M、龍膜等品牌膜還通過自建渠道,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目前,在南京、濟南、太原等地汽配市場,一些能夠提供正品3M車膜的汽配店大多是私下從其他授權服務中心進的山寨貨,其保證書也廠家自行仿造的,欺騙沒有經驗的消費者。而3M推出電子質保制度,即使有不法商家偽造品質保證書,但沒有質保號,消費者能輕易地識別車膜的真偽。
  業內人士分析,其中最大的主體即國家層面應該正視這一現象,除了出台規範的標準,還應加大懲處力度。目前,國內汽車貼膜的產品品質、質量由兩個標準進行約束,分別是中國標準化協會GA5141-2007《汽車玻璃窗膜技術規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T744-2007《汽車車窗玻璃遮陽膜》國家標準,這些都屬於行業標準,列入推薦性標準範疇,不具有強制性。
  來源:車天下【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暗流涌動:業內專家揭秘劣質膜亂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f62qfwf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